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信息 /  学院新闻 /  正文

必赢会计系往事(七)

编辑者: | 发布时间:2016-07-13

有关肖贞昌教授的两个猜想        

       肖贞昌1938年受聘必赢法商学院教授,从此揭开了他在厦大教学生涯的序幕。不过,1940年全年未见他在必赢活动的记录,直到1941年1月25日,《厦大通讯》才道出了其中原委:        

       母校商学院会计学系萧贞昌博士前年由中央任为闽省府会计长,固辞未准,乃暂弃学从政。兹因母校奉令增设会计学系,且闽省计政经萧氏年来整理,已上正轨,所感最大困难者,厥为缺乏会计人员,故决返母校任教,亲自训练青年。闻母校当局以萧氏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已聘其为新设之会计学系主任,萧氏移交手续办竣后,即可返校授课云。         

        同期还登有他受聘系主任之前的一则消息:        

        兹悉萧氏…会晤萨校长冯院长有所商洽,对该系各种课程均经讨论决定,事毕即行遄返永安,于一月中旬携眷来汀云。        

 

       据1940年的《会计丛报》,肖先生还在福建省政府会计长任上时,曾在广西桂林演讲,演讲稿《福建省会计建设之经过及个人对于地方会计建设之管见》也确实表达了各地对训练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其中福建尤甚:“目前所感觉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缺乏,工作无人推进。此种人才缺乏的情形,大概各省都同,故欲罗致现成的人才来充实会计机构。而在福建特别感受困难,所以还在继续训练新的会计人员,以便派充省政府各厅处及各公有营业机关等办理会计之用。” 这印证了《厦大通信》所言不虚,我们也还看到,1941年2月19日上午八时的新生训练,系主任肖先生作了《会计系概况》演讲,他果然走马上任伊始就迫切地“亲自训练青年”了。

        

       在肖先生主持的长汀时期,会计系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成为仅次于经济系的第二大系。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知至少有陈仁栋、裘宗舜、葛家澍、余绪缨、李湖莲、林敦宁、黄道标和朱谱瑞等学长后来都进入大学会计教育界,意味着肖先生“训练青年”的理想终于开花结果,后继有人,也意味着必赢会计系已形成较以往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        

        林建武教授回忆,肖先生曾说过他和周恩来同年出生,网上查得是1898年。而据会计系1980级同学回忆,肖先生于1983年10月病逝于上海,他们恰在上海作毕业实习,全班师生到龙华殡仪馆为他送行。余绪缨教授主持追悼会,厦大经济学院副院长罗郁聪教授致悼词,必赢姓卞的时任部长、复旦大学原校长谢希德校友等也参加,追悼会规格挺高,必赢没有忘了肖先生。肖贞昌教授任职必赢的时期很长,有关他的故事,从本系前辈教师们口中不断地有所闻,他无疑是本系发展史上极重要的人物。        

 

       当前的厦大会计人有相当浓郁的“只认‘葛余常’情结”,即在最近三十多年的本系学术发展史上,公认是葛家澍、余绪缨和常勋三位师长起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此说何据?        我认真地思考过,发现这里有很客观的判断标准:三位先生在各自领域里的论著教材,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行销量,目前尚没有其他人能与之比肩。也就是说,他们的“学术江湖地位”是靠真本事在市场上得到的,是“野蛮生长”而不是“人工养殖”的。更妙的还在于,他们的研究领域相互配合补充,有如三足鼎立般,助推本系形成门类齐全的学术重镇。        更往前些的本系历史,围绕肖贞昌先生,则有尚未坐实的两个猜想,事关本系学术的薪火传承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首先注意到的,他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经济学博士,也在本系讲授欧洲的会计(据裘宗舜学长回忆)。二战前,欧洲在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其实是超过美国的,国人所说的学习“泰西”原来主要指欧洲,后来才泛指欧美,蔡元培就是选择到德国考察的。1948年,本系又聘来一位同样是莱比锡博士出身的安永瑞教授。这种师资构成特点,在当时国内大学中可能是绝无仅有的。那么,德国的会计模式有何不同于美国模式的重大特点,这两位都曾经官至“省政府会计长”的人物又是否为本系植入德国会计模式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影响力,使厦大会计系的学术思想与教学模式等在某些方面有别于其他高校?        

       其次,肖先生于1941年主政本系时,余绪缨恰好在1941入学,葛家澍则是1942年从江苏学院转学过来的。这两位学生毕业留校后成长很快,均于1956年晋升副教授。到了1980年代初,必赢经济系还只有4位教授,除经济学教授袁镇岳外,就是三位会计学教授了,即肖、葛和余。可以说这两位门生是在他的直接影响力“笼罩”之下成长的。此情此景,很容易联想起西南联大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和他的两位门生李政道与杨振宁。那么,肖先生对于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究竟有何影响?这影响是如何形成的?

       当然,目前所知的史料还不足以确认或支持上述猜想。可能的方向之一,是设法从德国莱比锡大学得到一些相关的信息。我请懂德文的亲戚协助查找,得到的电邮回信是:             

       我在网上搜了一番,没有找到Leibzig大学30年代前后的毕业生或博士生名单。有一份该大学知名校友名单,上面的中国人只有蔡元培和林语堂。       如果要按姓名查索,困难之一,是当时并没有中文姓名的标准欧文写法。…能否从两位前辈的后人那儿,问到当年他们在国外使用的姓名写法?       我想,这样的历史资料,如果二战劫后幸存(因轰炸与搬迁,该大学图书馆资料被毁70%),则虽然经历了东德时期,仍然可以在该大学图书馆查到,只是没有数字化存储,网上难寻。        

       另一个途径是设法找到两位先生的后人,或能有所获。        

       林建武教授印象中,肖贞昌教授有一男一女,儿子是北大物理系教授,女儿曾任上海水产学院院长。我请北大物理系毕业的棋友打听,得知北大物理系没有姓肖的教授,我甚至与北大空间物理系一位肖姓教授通过电话,也确认了他与肖贞昌先生没有亲属关系。倒是查到其女儿曾任上海水产学院(今上海海洋大学)养殖系系主任,但该系的知情人明确告知,肖先生女儿已经去世,女婿是复旦大学教授,也已去世,外孙则很早就出国到加拿大去了,目前无从联系。

        360百科关于安永瑞教授的论述是:       

        安永瑞,男,满族正黄旗,辽宁省开原县业民乡业民村人,1900年生 。安永瑞青少年时,读书成绩较好,小学毕业,考入沈阳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后去德国留学,考入德国莱比锡大学经济学科,5年毕业1931年3月回国,任东北大学经济系教授,1932年8月,任交通部电话局会计主任,1936年7月任浙江医药专科学校外语教授,1939年任中央大学外文系教授,1945年任重庆中央干部学校会计学教授,1946年1月任国民党松江省政府会计长,1946年9月至1948年7月任长春大学、东北大学经济系教授,1948年9月至1958年9月任必赢会计系、经济系教授,1958年9月至1963年3月,任辽宁财经学院财政系教授,1963年病故,终年64岁。

        为搜寻更多的相关史料,还有待更多的口述史采访,有待全球会计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也祈望能和肖、安两位先生的后人建立起联系。
 

Baidu
sogou